映像华州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走进华州 > 映像华州

渭南市华州区南依秦岭,北临渭河,地势南高北仰中间夹槽,全区总面积1139.5平方公里,其中可耕地面积41万亩,人口37万,辖9个镇,1个街道办事处,121个村委会,28个社区,境内山、塬、川、滩兼有,素有“六山一水三份田”之称。基本情况可以概括为“三大优势、四张名片”。

“三大优势”是指:一是交通便利,区位条件优越。西距西安80公里,自古就是京畿之地,素有“八省通衢”、“通化门外第一州”之称。陇海铁路、郑西高铁、西潼高速、310国道、老西潼公路横贯东西,华洛公路、渭蒲高速和渭玉高速沟通南北,有高速出口2个,铁路专用线3条,公路密度居全市第一,是关中东部最大的交通枢纽。二是历史悠久,人文遗存丰富。境内有尧帝陵“圣山”,毛氏远祖地毛沟村,渭华起义革命遗址纪念馆,清代建设现保存完好的赤水桥上桥、汉朝遗存的桥峪古栈道等,“天下郑姓”始祖——郑桓公墓,距今2800年仍保存完好,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每年都有数千名郑姓后裔来此祭祖。老官台遗址是早期新石器文化的代表,泉护村遗址是研究仰韶文化的典范,其中出土的玫瑰花图案彩陶,在全国仰韶文化遗址中,出现的最早、最为密集,据考证,中华的“华”就源于玫瑰花的“花”,因此,华州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,是华夏之根。三是山清水秀,生态环境良好。秦岭在此呈“弓”字形凸出,植被繁茂,山势秀美,森林覆盖率居全市第一,素有“秦岭最美在华州”之称。6条南山支流自南向北注入渭河,造就了华州区“水质良好,水资源丰沛”的天然优势,地表水年径流量3亿余方,居西北地区前列,享有“西部水乡”和“关中天府”的美誉。

“四张名片”是指:一是中国钼业之都。华州矿产资源丰富,现已探明矿藏有金、银、铜、铁、钼等28种。特别是钼矿储量14亿吨,钼金属储量128万吨,钼生产能力居中国首位,生产规模居亚洲第一、世界第三,金钼股份是全市首家上市公司,是全市第二个产值突破百亿元的企业集团,钼产品占世界钼产品市场份额的10%,2006年中国矿业联合会授予我区“中国钼业之都”的称号。二是国家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。华州蔬菜种植历史悠久,明朝《华州初志》记载:“华则涉渭,无地不宜蔬,凡蔬之类,无一不备”。目前,全区蔬菜面积发展到30万亩次,总产量80万吨,产值达10亿元,马铃薯、大葱、番茄、山药4个蔬菜品种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,16种特色蔬菜获得西安市农产品准入认证,“华州大葱”被确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。先后被农业部授予“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”、“全国无公害蔬菜基地县”、“中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区(县)”多项荣誉。三是中国少华山。少华山是华山的姊妹山,自然景观独特,水丰林茂、奇石林立,是陕西东部唯一的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,景区内不仅有古朴厚重的人文遗迹,更有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,气候宜人,空气清新,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1.8万个,是闹市区的近10倍,素有“天然氧吧”之称,被专家学者誉为“陕西的九寨沟”。自2009年开园以来,少华山先后荣获“国家4A级景区”、“省级地质公园”等称号,年接待游客达120余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上亿元。四是中国皮影艺术之乡。华州是中国皮影的发源地,华州皮影被誉为“国宝”、“活化石”、“中华一绝”和“世界电影鼻祖”,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“中国皮影艺术之乡”。我区更是继安塞腰鼓、曲江文化产业园之后,全省第三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。华州区皮影雕刻精美,唱腔独特,每年都要代表中国民间优秀文化赴国外进行演出。

2017年以来,我区紧扣“五新”战略和“三地一中心”建设任务,围绕“奋力追赶超越、建设幸福华州”的发展主题,抓项目、扩投资、促转型、惠民生,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。上半年,全区生产总值完成44亿元,增长7.3%;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31.6亿元,增长8.6%;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.76亿元,增长12.7%;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.66亿元,增长12.7%;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.39亿元,占全年任务的61.6%;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4971元和5389元,分别增长8.2%和8.1%。先后荣获“国家卫生县城”、“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区”、“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区”、“陕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先进区”和“陕西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区”等荣誉称号。


 

陕西省det365娱乐官网主办(0913-4725111)   华州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承办
邮编:714100 电子邮箱:hxxxb@huaxian.gov.cn 陕ICP备16004253号
陕公网安备 61052102000124号   网站标识码:61052100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