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魅力华州 > 文化旅游 > 文化视野 > 正文

从汾阳王处学忠义

来源:渭南日报 作者:颜伟 发布日期:2017-12-25 16:50:41 浏览次数:

【字体:  】 分享到: 更多

小忍换大义

将进华州城,一座四柱三进的琉璃瓦朱漆牌楼即是城门,飞檐斗拱甚是精美。上书金字:“勅建唐汾阳王祠”,右书“功盖天下”,左书“再造唐室”。这盖棺定论,是相当高的评价。当然,彪炳史册的汾阳王郭子仪也受之无愧。他力挽狂澜平定安史之乱,抵御吐蕃入侵,维护国家一统。危难之际,唐肃宗诚恳地对他说:“唐室再造,卿一力也!”

如果不是郭子仪率15万大军收复长安和洛阳,唐室必将改朝换代,历史也将被改写。郭子仪一呼百应的威望,令唐肃宗感叹:“郭子仪已为宰相,若平定四海,再无可赏。”郭子仪为唐室中兴,国家安定披肝沥胆。但他功高震主,终于招来当朝皇帝的忌惮和权臣的倾轧。

郭子仪得罪了宦官鱼朝恩,纵有盖世之功,也难敌小人当道。鲜为后人所知的是,鱼朝恩争权夺利,恃宠而骄,胡作非为到竟敢派人挖了郭子仪在华州的祖坟。

战乱之时,人人仰仗于他,奉若神明。安定之后,小小宦官都敢对他作威作福。郭子仪的部下和朝中的忠义之士纷纷为他鸣不平,恨不能除之而后快。郭子仪安抚众人:此乃天谴,并非人患。”把责任归咎于自己常年征战多有杀戮,遭到上天惩罚,实则避免了党派争斗,朝廷内乱。他的大义隐忍换来皇帝那一点微乎其微的信任,他却要凭借这脆弱的信任,不屈不挠地维护皇帝的江山和子民。

被贬仍救主

唐肃宗死后,唐代宗即位。没想到代宗更加糊涂。他又听信宦官程元振的谗言,再次贬谪郭子仪,上天于是再一次狠狠惩罚了李唐王室。吐蕃大举进攻,势如破竹,步步紧逼关中。程元振报喜不报忧,敌军打到离长安不远时,代宗才如梦方醒。危难之时,他又想到郭子仪。

代宗一面派郭子仪迎敌一面仓皇出逃。群龙无首,大小官吏也纷纷逃窜。禁卫军将领王献忠向郭子仪谏言:“皇帝东逃,国之不国,您大可自立为王,我等定当誓死追随。”郭子仪痛斥他不该有此念想,将其解职。最终,郭子仪以少胜多,大破吐蕃20万大军,恭迎代宗回到长安。代宗悔不当初,称赞他“功盖天下”,又赐丹书铁券也就是俗称的免死金牌。或许换作其他人,趁着皇帝感恩戴德,就该报那掘坟之仇,要求皇帝处置鱼朝恩。可他并没有如此,用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度量原谅了那厮。

也许是好了伤疤忘了疼,可叹郭公忠心至此,皇帝仍有忌惮,依旧重用扒坟宦官鱼朝恩制衡郭公。唐德宗即位后,再次诏令郭子仪免去全部军职,赐号“尚父”。这位戎马一生的老人,终于宣告离开战场,83岁才彻底歇下来颐养天年。

忠义传家风

一生大起大落,多少次殊死之战,没能让他退缩。多少回猜疑误解,没能让他变节。他用一生诠释了何为忠肝义胆,更将忠义作为家传之风。

他的第六子郭暧娶了唐代宗之女升平公主,两人本是恩爱夫妻,一次吵架竟吵成了传唱后世的美谈,也让人们记住了郭家世代忠义的家规。

陕西秦腔有著名的《打金枝》桥段,讲的是郭暧夫妇恩爱有加,但是二人年少气盛免不了争吵打闹。据考证,成婚时小两口不过十三四岁。放到现在,还正是少不更事,上学求知的年龄。

一天,郭暧与公主因琐事拌嘴,互不相让,郭暧情急之下说道:“你和你父皇都是依靠我父亲才能安享荣华富贵,要不是我父力保皇上,江山早就易主了,哪还有你这公主作威作福!”公主气急了,但又无法反驳,一怒之下进宫面圣,向代宗告状。代宗安抚公主说:“你公公要是想当皇帝,天下必为他所有。”并命令公主回家收敛脾性,孝顺公婆。

郭子仪知道此事原委后,严惩郭暧,立即向代宗请罪。代宗说:“儿女闺房里的话,无人当真。”郭子仪深感皇恩,回家后对子女更是严加管束,忠心侍主。公主也幡然醒悟,此后就像换了一个人,夫妻二人举案齐眉,相敬如宾。

此事广为流传,演绎出许多版本。除了秦腔还有川剧、汉剧、徽剧、河北梆子、同州梆子、滇剧、越剧、湘剧、粤剧、评剧均有此剧目。从古至今,全国各地的老百姓口耳相传,对郭公的敬仰之心从戏曲中可见一斑。这些戏曲都成了我们民族的瑰宝,激励后人从中汲取营养,升华自我。

笔者打小从这牌楼下经过,但只知其表。知道郭子仪的故事源于1996年香港拍了一部电视剧叫《醉打金枝》,印象中这部电视剧非常好看,郭子仪是和蔼慈祥忠勇仁义的老者形象,对皇帝忠心不二。公主刁蛮任性了些,跟郭暧发脾气就连公公的寿宴都不去了。当时我就在想,这么好的公公怎么还不知道孝敬呢?就算跟老公闹别扭也不能迁怒于公公啊!现在想来,好的电视剧塑造了我正确的三观。话说远了,回到正题。

郭公一生虽有小人陷害,但福泽绵长。郭家人丁兴旺,他有七子八婿,孙子成群,世代与皇室联姻,家有多位皇后、妃子、驸马爷。古人平平安安时,平均寿命能达到三四十岁,他戎马一生却能活到85岁寿终正寝,在现代医疗技术如此发达的情况下,他也算高寿了。《新唐书》写道:“富贵寿考,哀荣始终,人臣之道无缺焉。”百姓们尊称他为福寿老人,奉他为掌管福、禄、寿的神仙,期望能依照他的教化,福禄永享,寿与天齐。

后人不忘祖

近年来,散居世界各地的郭氏后裔纷纷回到华州寻根,从老祖宗这找到精神的力量。公元697年,郭公生于华州城东边的罗纹河附近的将相里,又因郭暧当了驸马,老百姓也叫这里驸马村。村南边有一块明朝嘉靖三十八年所立的石碑,上书“唐汾阳王故里”,是当时的华州知州朱茹所立。村里有口古井是郭公饮水处,被称为“汾阳王井”,村东南曾有书斋,是郭公习文之所,村东莲花池曾有他垂钓的身影。村南的平台,他曾拜师学武,初试身手就中了武举人,这才开始了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戎马一生。村东南是后人修建的衣冠冢,里面埋着他的战靴,历朝历代的百姓时时前来祭扫修缮。郭公的真身陪葬于肃宗的建陵,他辅佐了四朝皇帝,有三朝就敬他、怕他、防他,可最终还是离不开他,最依赖他,死而同穴是对他这一生忠诚的最好肯定。

为了有个可以遥相祭拜的地方,北宋时期,华州百姓自发建起了子仪祠,供后人凭吊,勉励贤德之士,彰显忠义之魂。

时至清朝康熙年间,刑部尚书张鹏翮来子仪祠缅怀时题诗:“唐室中兴第一功,纯忠千古数英雄。当年不遇青莲荐,空老少华草泽中。”这里的青莲指的是大诗人李白。

英雄惜英雄

郭子仪和李白的故事也是一段传颂甚广的佳话。明末小说话本《警世通言》写道,李白在并州地界游玩,碰见一辆囚车,车中的囚犯便是郭子仪。他虽为阶下囚却仪表堂堂,目光如炬。李白的好奇心驱使他上前多管闲事。经询问得陕西节度使哥舒翰麾手下人失火把粮米烧司管教不严,依法将一并处斩。李白心想:“我平生结交不少英雄豪杰,都没有此人看起来像干大事的!”李白便跑去见哥舒翰,说放了郭子仪。哥舒翰素来仰慕李白大名,卖了他一个人情。

后来安史之乱,李白被永王案牵连流放夜郎,郭子仪知道后又托关系为李白脱罪。

《警世通言》写道:郭子仪初在行伍间,李白客并州,于哥舒翰坐中见之,曰:‘此壮士目光如火照人,不十年当拥节旄。’屡脱其刑责。翰因署为牙门将。后子仪戡历诸道节度。及永王反,事干李白。子仪以官爵赎翰林,上许之,因而免诛。”《警世通言》因为是本小说,所以这段记载并不一定为真。况且李白动不动就赠诗的性情,竟然没有一首诗是感谢救命恩人的,就连汪伦好吃好喝的招待一场,都获赠一首“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。”更别提郭公的救命之恩了,就算写上十首八首诗都不足以言谢。笔者猜想,也许是冯梦龙太喜欢郭公和李白了,英雄惜英雄,才写下这惺惺相惜的故事。

郭公跟李白的交情不一定是真的,却对另一位至交有救命之恩。他就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。颜真卿称赞郭子仪“沉谋秘于鬼神,精义贯于天地。”二人的情谊起源于天宝十五年,安史之乱正盛,叛军主力渡过黄河占领了东都洛阳,马上就要打到长安东大门潼关了。这边战况吃紧,远在河北沦陷区的父母官颜真卿也缺兵少粮急需救援。郭子仪不假思索就分给李光弼一万兵卒挥军河北,攻击叛军大后方,驰援颜真卿。这一仗解了颜真卿的燃眉之急,他的感激自不用说。后郭子仪为父建家庙,立了一块“郭氏家庙碑”,颜真卿倾情撰写了碑文。碑的背面,刻有郭子仪的历任官爵,其实并没有他在并州的记录。这也从侧面佐证了他跟李白难有交集。

郭公这位救国救民的大救星,权倾朝野却不生二心,功盖天下却不居功自傲。谨小慎微,洁身自好,赢得传世美名。千百年来郭公忠君爱国,亲民如子,百折不挠的精神代代相传,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,不断感召后来人。

 

陕西省det365娱乐官网主办(0913-4725111)   华州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承办
邮编:714100 电子邮箱:hxxxb@huaxian.gov.cn 陕ICP备16004253号
陕公网安备 61052102000124号   网站标识码:6105210001